《主体管理学与企业信息化》中提到了“流程+主体”,现在比较流行的模式实际上是“信息化+阿米巴”,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当然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毕竟“流程+主体”是中国原创,更适合中国国情一些,只是“信息化+阿米巴”影响力更大,所以也做一些介绍。
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解决中小企业永远无法化解的管理矛盾,即企业战略统一行动一致与员工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之间的矛盾。
具体的解决方就是,用信息化解决战略统一和行动一致的问题,用阿米巴解决员工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问题。
如果才能做到这点呢?
阿米巴管理理念与方法论一直难以普及和落地的真正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持,在资源量化与价格体系建立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阿米巴之间的结算,从而构造出精益管理的体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本身是一种改革,通过Saas 模式无前置投入意味着从技术层面解决推进风险,结合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配合去因地制宜去落地,可以取得很显著的成效。
当然,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阵痛,主要包括原始数据的整理、人机交互的调试、流程梳理的权限再分配、用户习惯的培养等等。
企业的流程基本上分为三个体系:老板的思维流程、员工的行为习惯流程、信息化工具的流程。
实现信息化除了要将老板的思维流程与员工的行为习惯流程调到一致以外,关键是信息工具本身隐含的流程也必须跟上。
而很多信息化工具自身的流程都不畅通,所以也会带来很多隐患。
信息化不仅仅是ERP,还包括PLM、MES等,需要做到了企业毛细血管这一层,做到了人机交互,这就深入到员工的行为习惯了。
为什么要深入到员工的行为习惯呢?
中国持续上升的中小企业其实是非常强,且具备很高核心竞争力的。因为他们不像国企业有强大的支撑,他们的支撑就是自己有市场竞争力,不管是在技术上、资源整合力上,管理上,成本控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但问题是如果做不到标准化升级规模化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由于一般都是粗放式管理,会计体系不完善,所以很容易成为冤大头。按道理企业的会计体系分为三个层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行为会计,分别对应于政府和投资机构对企业进行管理核算、企业高管层对内部进行管理核算、企业员工对行为价值进行管理核算。政府的税收管理一般不会漏算、员工对自己付出多少汇报多少一般也不会算错,两头都不会算错的话,老板一旦算错就很容易成为冤大头。
老板原来一般也只习惯算大账不算细账,财务会计就是算大账的,所以老板有可能算漏但税务局不会算漏。
阿米巴模式的经营会计就是以员工为经营单位进行核算,对应的信息系统深入到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是可以核算出每个员工的行为是否创造了价值,这就是算细账了。现在基于系统推行的分级管理,把营销、研发、生产、财务都单独核算,采用分股的方式激励大家效果非常的好。
信息化+阿米巴,只是提供了所有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愿不愿意做、能不能做到位,都取决于老板!
课程价值:不但是提高效率早下班,还通过数据思维创造更多价值,帮你升职加薪的课程;其他Excel课侧重于0基础入门。实用的教程,结合具体场景分析,用简洁的语言讲解,让你一听就能懂,学了就能用。
立即抢购课程价值:高效工作是职场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薪酬核算相关人员,如何高效、准确的核算薪酬是胜任能力的核心体现,也是关系到领导的信任,同事的认可,以及晋升加薪的核心要素;课程从思维到方法、从方法到工具,全方位一次性解决薪酬核算的所有问题;
立即抢购答:老板让我招聘大批的管理人员,可公司用人情况一团糟,我真是无从下手啊,害怕即使来了,也呆不住。我们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员工有五六百人,部分员工在园区,部分比较分散,散落在全国各地
答:老板让我招聘大批的管理人员,可公司用人情况一团糟,我真是无从下手啊,害怕即使来了,也呆不住。我们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员工有五六百人,部分员工在园区,部分比较分散,散落在全国各地
答:老板让我招聘大批的管理人员,可公司用人情况一团糟,我真是无从下手啊,害怕即使来了,也呆不住。我们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员工有五六百人,部分员工在园区,部分比较分散,散落在全国各地
答:老板让我招聘大批的管理人员,可公司用人情况一团糟,我真是无从下手啊,害怕即使来了,也呆不住。我们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员工有五六百人,部分员工在园区,部分比较分散,散落在全国各地
答:老板让我招聘大批的管理人员,可公司用人情况一团糟,我真是无从下手啊,害怕即使来了,也呆不住。我们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员工有五六百人,部分员工在园区,部分比较分散,散落在全国各地